为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精准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机器人教研室于2025年4月2日至6月25日组织召开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机器人教研室主导,学院院长王建平、副院长何小河、教学办主任陈艳、综合办主任张务果、机器人教研室全体教师,以及参与课程标准撰写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研讨。


为期四周的研讨会中,与会人员围绕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的40余门核心课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审议。研讨聚焦“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及“考核评价改革”四大关键维度。教师们基于一线教学实践,剖析了现有课程在知识体系衔接、前沿技术融入及实操技能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痛点与优化空间。
王建平院长立足工业4.0发展趋势与智能制造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人培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强调,课程内容必须紧密锚定国家工业机器人及工业互联网产业标准,大幅提升内容的前沿性与实用性,确保学生掌握的核心技术技能与行业真实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同时,应着重强化跨学科实践能力与系统性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区域智能制造产业输送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经过充分研讨,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得到显著优化:重点加强了“Python编程及应用(移动机器人)”、“智能视觉技术应用”、“设备预测性维护”、“工业APP开发”及“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等反映产业前沿方向的核心模块;大力倡导并规划实施基于真实生产场景的项目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显著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推动构建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将项目实操、团队协作、技术创新等关键能力纳入评价核心,全面衡量学生学习成效与发展潜力。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智能制造学院机器人教研室主动适应产业变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它不仅为工业机器人与工业互联网专业的课程建设理清了方向、夯实了基础,也为培养“懂制造、精操作、能集成、善运维”的智能制造领域生力军提供了坚实的教学保障。机器人教研室将依据本次研讨成果,加速完成课程标准和人培方案的修订完善工作,持续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助力智能制造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再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