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风采

活动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风采   >> 正文

智能制造学院开展本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6日来源:智能制造学院 作者:

为紧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步伐,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10月22日下午,智能制造学院各个教研室分别开展本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

汽车教研室组织开展新教师公开课活动,本次公开课由新教师杨超主讲“冷却温度传感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

课堂上,杨老师以“发动机‘体温管家’”为切入点,巧妙引出冷却温度传感器的核心作用。教学过程中,其采用“认知——拆解——实操”的递进式教学思路:先通过三维模型演示传感器内部结构,直观解析热敏电阻工作原理;再结合实物教具,详细讲解传感器在发动机中的安装位置与连接关系;最后依托汽车实训台,现场演示用万用表检测电阻值、判断故障类型的操作流程,将抽象的电路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训技能。

此次公开课不仅为新教师提供了展示与成长的平台,也为教研室教师搭建了教学经验交流的桥梁。汽车教研室将持续开展此类教研活动,推动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为培养高素质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机电教研室开展教师技能大赛的比赛经验交流,讨论以赛促教的实施方案。

9月刚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的优胜奖的王小元老师主持会议并首先做了经验分享,她给我们分享了大赛的备赛过程和注意事项。赵帅、王震等参加过技能大赛的老师都纷纷做了发言,大家围绕以赛促教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机制教研室开展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专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聚焦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深入剖析了企业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差距,探讨了如何优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以提升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尤其是针对五年制毕业班学生,制定更贴合其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

数控教研室围绕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就《人工智能导论》《Python编程基础》两门课程标准展开深度研讨。教研室结合《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聚焦智能制造“系统设计-集成应用-运维优化”全链条能力培养,明确两门课程在知识目标中需强化人工智能基础理论、Python编程与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工业机器人编程等课程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培养“懂制造、通智能、会创新”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次教研活动有效凝聚了专业发展的集体共识,明确了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为持续深化教学创新、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指明了方向。